close

資料庫簡介

資料庫簡介

《遠流活用中文大辭典知識庫》改編自陳鐵君先生歷時十餘年苦心編纂的《遠流活用中文大辭典》,共收錄1萬2千餘單 字、8萬餘詞條,詞條數量為台灣單行本辭典之冠,以部首、筆劃、注音、漢語拼音等多元檢索方式,引領使用者深入理解中國文字的意趣,體會中國文學與文化的 精深奧妙,進而提昇閱讀及寫作的關鍵能力。 此外,本知識庫訂整合中、台兩地方言俚諺,匯集古往今來的新舊詞彙,兼顧兩岸不同的字形字體、拼音規則與解釋用法,是華文世界第一部字詞蒐羅最多最新、詞 義解釋最完整詳盡、真正滿足新世代需求、唯一通行兩岸及全球的最佳工具書,也是每個知識家庭迎接中文學習熱潮、增強中文競爭優勢的必備利器!產品特色如 下:


  1. 收錄12,000餘字、8,000多個詞條,詞目搜羅最多、最廣,居現行單行本辭典之冠!
  2. 除一般常用意義外,更詳加解說舊詞之衍生新義,詞義解釋新穎詳盡,切合實用。
  3. 收錄海峽兩岸現代所流行的詞語,針對部分兩岸釋義有異之詞語,標示「台灣」、「中國」或「大陸地區」用法,詞義掌握更精確。
  4. 首創「繁簡正異」字體並列對照,將國字標準字、大陸簡化字、異體字並排標列(若無大陸簡化字、異體字則從缺),相互對照更方便!
  5. 每一字均並列國語注音、漢語拼音及直音,兼採「部訂音」未收之讀音;每一詞目均並列國語注音、漢語拼音。
  6. 提供多種檢索方式,便利使用者查詢。包括「部首索引」、「筆劃索引」、「注音索引」、「漢語拼音索引」。

《遠流活用中文大辭典》出版緣起

 文字是知識的載具,推動文明前進的力量。識字的渴望,促成了「字典」的出現,字典之後,辭典、百科全書相繼出現,「辭書」這一特別的書種,於焉成形。其編纂甚至成了國力的一種表徵,所謂「盛世修典」即是。


 中文字典的歷史,可遠溯自漢代的《爾雅》,其後一分為三:以《說文解字》為代 表,研究字形的「字書」;以《廣韻》為代表,研究音韻的「韻書」;以《爾雅》為代表,研究字義的「訓詁」,又稱「雅書」。此三系統,分途發展,各有所專, 最後在清代,經由國家的力量,纂輯出了《康熙字典》。「字典」的意義,即此被彰顯了出來:一方面用來規範整個社會的語言文字;另一方面則本身即是一種典範 和標準。


 一九一五年,商務印書館出版了陸爾奎所主編的《辭源》,此為中國「辭典」之濫 觴。「辭典」與「字典」的差別,根據《辭源》的說法:「積點畫以成形體,有音有義者,謂之字。用以標識事物,可名可言者,謂之辭。……。故有字書不可無辭 書。」簡言之,字典著重在「收字」,辭典則於單字形音義的解釋之外,更著重於「收辭」。相對於「字」的穩定,「辭」經常會隨著世代的遞嬗、族群的交往、社 會的變遷、學術的發達、資訊的流通而生死增減。也因此,能否映照呈現其「時代性」,便成為辭典的最重要特質,此亦所以「字典」較少增補,而每過一段時間, 「辭典」便需修訂的緣故。


 新世紀前後,高科技突飛猛進,政治形勢急轉直下,從實體到虛擬,全球資訊波動洶 湧,沛然莫之能禦,人類進入空前未有的資訊爆炸時代。以中文世界為例,網際網路無遠弗屆,漢語聯繫了所有中文族群;兩岸解凍,正體簡體注音拼音交流轉換, 各種新舊詞彙、流行話、慣用語、方言俚語、舊詞新說隨緣起滅,積漸成解,令人眼花撩亂,目不暇給。舊有大辭典的修訂緩不濟急,一部切合新時代需要的中文大 辭典的出現,遂成為當務之急。《遠流活用中文大辭典》即此應運而生。


 此一大辭典,自主編陳鐵君先生發願之日起算,至面世之時止,前後十五寒暑更迭。 所動用兩岸人力物力,難計其數。原稿暨前後列印校對稿紙總數,足可填滿一小屋。其造字之艱難、索引之周延,前所未見。字體繁簡正異兼收;字音注音拼音皆 備,且及「通用」「漢語」兩系統;字義苟其已見約定,則不論新舊詞彙,皆詳列釋義,舉例以示,以便活用。兩岸五十年的語文天塹,遂得藉此「一葦」過渡;中 文世界同詞異解、同解異字等種種隔閡違礙,亦得有一判別之根據。


 所遺憾的是,陳鐵君先生反復琢磨砥礪,長期埋首蠅頭小字,整輯排比,鏡別源流, 不幸積勞成疾,竟於二○○五年夏天與世長辭,未及親見此書之出版。值此書成之日,追念其人,不禁想起十八世紀英國文豪,亦即著名的《英語辭典》(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)主編約翰生博士(Samuel Johnson)所稱辭典編纂實一「無償勞作,雖成無榮」(success without applause, diligence without reward)的公益事業,而為之感慨良久。然而,及身的榮耀雖不可親得,後人的感念卻永恆長久。此書出版之時,實亦即陳鐵君先生將與許慎、陸爾逵、舒新 城、王雲五、鄺其照、林語堂、諸橋轍次等諸辭書編纂先賢並列,同為中文使用者永誌不忘之日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