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輯室報告

《台灣蕨類學習知識庫》收錄遠流出版的《蕨類入門》(榮獲2001年 開卷年度十大好書 中文創作類)、《蕨類圖鑑1》(榮獲2002年 小太陽獎 叢書工具書類、2001年 好書大家讀 知識性讀物組)及《蕨類圖鑑2》,是台灣蕨類專家郭城孟三十多年來的研究成果,以及經驗豐富的金鼎獎編輯群傾力製作而成的本土蕨類專業巨獻。2009年本產品的企劃更獲得新聞局「九十八年補助發行數位出版品」的獎助及肯定。

基於臺灣生物多樣的獨特性及學校對生態教學的重視,智慧藏公司以代表臺灣地理景觀特色之一的蕨類為主題,開發本知識庫產品,結合專家知識建構出完整且專業的資料庫內容,輔以豐富的多媒體及檢索技術,除了讓使用者透過數位的便利,快速搜尋到想要的資料,同時亦整合專家解說知識的影片,配合教學,成為正規課程的輔助資料庫商品。另一方面,也能讓民間團體(解說員、種子教師…等)有所參考,使其能依地方特性,運用資料庫素材轉化為「故事」,配合不同的空間(室內教學、戶外導覽)帶領民眾進入自然生態的世界中,讓民眾從情境中去觀察、思索人類與自然環境關係。

基於方便使用者和希望優值內容能擴展利用的層面,取得原書的作者同意,經由我們的創意和改作,完成了下列五個面向的數位化工程:

(一)多元化檢索方式的工程:

本知識庫除了將原有的印刷圖文資料轉換成為數位內容(認識蕨類、觀察蕨類)之外,並且以使用者的查詢方便為尊,提供辨識蕨類、生態檢索、賞蕨地圖、全文檢索、學名索引、注音索引、筆畫索引、小辭典共八種檢索方式。其中,更將原書的「蕨類植物科檢索表」轉換為數位形式,以引導式的辨識檢索,讓使用者依步驟找到植物名稱,從「科」擴展至「種」的檢索。這些檢索方式超越原紙本出版礙於篇幅,無法提供多元查詢索引的限制,大大提高百科知識的查詢效能。此外,本產品也提供了內文超連結的功能,讓使用者可以針對不熟悉的知識,藉由內文的超連結,進行非線性的閱讀,有效建構個人完整的蕨類知識架構。

(二)多媒體影音數位化工程:

為讓使用者能從不同角度認識蕨類的各種樣貌,我們特別全程拍攝郭城孟老師在台大講授「蕨類分類學」的專題,由學者專家有系統地,由淺入深,講述蕨類的特徵及演化分類架構。並經由後製,剪輯成兼顧網路傳輸與內容意義的知識單元。在野外觀察的部分,則以蕨類天堂的雲霧帶--宜蘭太平山為第一站,實地拍攝當地蕨類的生長環境及形態樣貌。除了肉眼可見的蕨類外,我們邀請自然科教師從學習的角度拍攝顯微鏡下的孢子活動,展現蕨類動感活潑的一面。這些影像,我們除了拍攝之外,還須進行腳本撰寫、旁白配音、及影片壓縮的工作;並且結合知識庫的設計,讓使用者在閱讀蕨類的基本知識或是圖鑑時,同時能夠檢索、觀賞到相關的影片。

(三)動畫的設計和製作:

蕨類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十分久遠,由於不同於其它綠色植物具有花、果實、種子,因此我們特別製作了10段互動式動畫,針對蕨類的形態、生活史、演化過程、生存策略......等進行解說。這些動畫除了能夠讓使用者快速了解蕨類的特徵外,也能藉由互動的方式,讓使用者探索蕨類的生長環境,理解蕨類和生態帶之間的關係。

(四)蕨類專有名詞小辭典:

蕨類有許多與其它植物不同的專業用語,以葉子的英文為例,蕨類植物的葉子和種子植物差異極大,因此不用leaf,而用frond稱述。孢子囊也是蕨類植物的獨有特徵,所以必須另做說明。由於蕨類具專用語詞,故本知識庫加以整理為中英對照的小辭典,方便使用者查詢對照,尤其便利專有詞語的翻譯。

(五)結合圖鑑,建立台灣賞蕨地圖:

全世界蕨類植物總共39科,台灣就有34科,換言之,在台灣這麼小的地方,就可以看到世界絕大部份蕨類的抽樣品,可謂是觀察、了解蕨類的最佳天然教室。此外,台灣氣候溫和,極適合蕨類植物生長,所以數量很多,台灣的各種地景幾乎都可以看到蕨類,加上多樣性的空間,在短距離裡可以同時並存許多不同的蕨類棲地,因此在台灣的任何一處場所,都可以看到種類多且數量多的蕨類。本知識庫搜集整理台灣適合賞蕨的景點,以互動地圖的方式呈現,並列出各地的特色蕨類,提供野外觀察的最佳指引。

製作每一個知識庫產品,都會歷經各種瑣碎、無法預知的環節,不時需要面對困境,但也享受突破困境的驚喜。數位化的潮流雖不可擋,但閱聽模式卻尚未完全定型,所以製作數位內容產品就像是一個冒險的旅程,我們在旅程中找尋理想、成長茁壯、培養經驗與鍛鍊勇氣,而故事的終點就是成功地將知識的寶藏展現在您的面前。

智慧藏數位編輯部
12/31/20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