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《本草圖譜》

關於《本草圖譜》
本單元簡介《本草圖譜》及作者,引領讀者初步認識這套日本江戶時期的本草學鉅著。
繼《本草綱目》後,19世紀初的本草學鉅著!

十七世紀《本草綱目》、《救荒本草》先後傳入日本,對日本的藥用植物研究產生極大的影響。到了十九世紀初,日本本草學家岩崎常正根據《本草綱目》、《救荒本草》所增補修訂而成的《本草圖譜》,摹擬真實植物所繪製的近二千種植物版畫,成為日本最早的植物圖鑑。後有白井光太郎(日本大正時代藥草學權威)對《本草圖譜》進行和名考訂,大沼宏平(日本植物學者、東京植物學會發起人之一)考訂學名。無論在植物種類、數量或精美畫工上,其規模與嚴謹都表露無遺,堪稱是當時的本草學鉅著。

在日本《植物學雜誌》(註1)第二十九卷中,白井光太郎(註2)發表過一篇文章,闡述對於《本草圖譜》及岩崎常正生平的研究。文中提到岩崎灌園,名常正,通稱源藏,為江戶時期的植物學專家。岩崎常正在自家庭園栽種多種草木,多年累積不少栽培技巧,於是結集成冊,著有《草木育種》二卷,內容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詳細解說。又累積了數十年的苦心收集成果,終於完成《本草圖譜》九十餘卷,實為其研究集大成之作。岩崎常正曾師事江戶時期著名的本草學大師小野蘭山門下數月,而小野蘭山對中國《本草綱目》、《救荒本草》有極深入的研究。此外,博物雜誌記載:鶴田清次氏所編的《岩崎灌園傳》提到《本草圖譜》中的寫生圖為岩崎親筆所繪,使圖譜愈加可貴。

古代本草學多採用「自然屬性分類法」,即以藥物的來源、性質為依據進行分類的方法。《周禮‧天官》有五藥的記載,五藥指的就是草、木、蟲、石、穀,為後世本草學分類方法提供了一種模式。《本草綱目》將中國傳統的分類方法稍作改進,以較科學、精密的方式敘述,使分類格式較統一。全書收錄植物藥佔全部藥物總數的一半以上,李時珍將植物分為十六部六十二類,岩崎常正則將植物分為十六部二十八類,如:山草部、芳草部、濕草部、毒草部、蔓草部…等(詳見「類別檢索」中之「本草圖譜分類」)。而現代常用的植物系統分類,則多以蕨類植物、裸子植物、被子植物等類群區分;若依構造及型態,則區分為草本及木本兩大類,前者多半矮小,後者多為高大堅硬的喬木、灌木或具攀爬性的藤本植物(詳見「類別檢索」中之「植物系統分類」)。

《本草圖譜》全書多圖少文,彩色插圖臨摹真實植物,用日本十七世紀江戶時代流行套色木版畫「浮世繪」暈かし( BO KA SI )技法所製作,不僅在視覺上賞心悅目,對植物研究者而言,其描繪手法若越能寫實地呈現植物特徵,則越有助益於後人的研究,因此深具實用與藝術價值。

無論是中國的《本草綱目》,亦或日本的《本草圖譜》,隨著時代潮流,藥用植物的研究興起熱潮,其最受重視之研究資料即為歷代本草典籍,藉由本草之考據進而研發,將是現代研究中醫藥之途徑及未來趨勢。

註1.《植物學雜誌》(Botanical Magazine. Tokyo),為日本近代植物分類學大師牧野富太郎(Tomitaro Makino, 1862-1957) 所創立,是重要的植物研究期刊,目前仍定期出刊。 註2. 白井光太郎,「本草圖譜ノ著者ニ就テ」,《植物學雜誌》,29卷第346號(大正四年十月),頁350-316